文科女子奇幻冒險記
前言:
今年八月底,我在完成了歷時月余的入廠安全培訓后,正式開始了在運行一部一值倒班的實習生活。從校園學習到倒班生活的大跨度切換,帶來的沖擊與震撼之感使我久久不能平靜,進值倒班的生活成為了人生一次全新的體驗。
作為一名文科出身的商科學生,“核電站”三個字對我來說顯然太陌生,甚至就在幾個月前,我還未想過會來到核電站工作,這個只在歷史書上見過的、被稱為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的大亞灣核電站。
初次收到要進值倒班的通知,我的內心充滿了疑惑,我不是財務部的新員工嗎?進值倒班做什么呢?疑惑之外,是恐懼和好奇,恐懼的是,要面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以及未知的工作學習內容,好奇的是,核電站里究竟是什么樣的呢?運行人員具體是怎么工作的呢?整個電廠的產供銷又是怎么運作的呢?
帶著種種疑問和不安,我來到了運行一部一值,然而迎接我的,是商海東值長事無巨細的安排和部署,是付海鳴師父不厭其煩的提示和教導,是前輩們亦師亦友的照顧和幫助。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原先課本上扁平的文字逐漸變得立體起來,一個個閃在腦子里的問號也被浮現出的答案所代替,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處處覺得自己礙事,到后來漸漸熟悉各個廠房和路線,了解設備功能及注意事項,我對核電站的認知也逐步加深,也越來越能夠深諳領導安排職能崗下現場的意義所在。
篇一:核電初印象
第一天班便是夜班,進入廠區,要經過許多道不同種類的門,對于毫不熟練的我而言,似乎每一道門都過得有那么一些艱難。沿著大家的腳步走在“綠色通道”上,耳邊傳來機器的轟鳴聲,我趕忙向付海鳴師父求證,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汽機廠房。坐上EU塔的小電梯,我便來到了主控室所在樓層,第一次見這樣鏤空的地板,我再三確認,遲遲不敢下電梯。進入主控,陌生的面孔和微冷的室溫讓我有些緊張,還好有付海鳴師父帶領,讓我熟悉了這一層的布局,眾多承載著不同功能的房間彎彎繞繞,由不太規則的走廊和重重的防火門相連,不僅如此,值長商海東還為我整體介紹了電廠內電、汽、水、油等各個系統的布局與重要功能區,雖然由于知識的欠缺沒能全部理解和掌握,但是各種精妙的設計還是令我大為感嘆,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大亞灣核電站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在控制室開的高效討論會:班前會,工前會,班后會以及夜班培訓。我想,這應該是我參與過的最為高效的會議,流程清晰,分工明確,全員參與,沒有任何拖泥帶水。此外,不只有講述者和傾聽者,還有質疑者,與其稱之為會議,不如說是工作內容討論,“質疑的態度”在此處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夜班培訓里,我也體會到了這里濃厚的學習氛圍,回憶起學生時代課堂隨機提問的壓迫感……
篇二:臺風夜“驚魂”
第二天夜班,就碰上了據說要正面襲擊深圳的臺風“蘇拉”,無知如我,一個從小在內陸長大的小孩,也只能在搜索框敲下“16級臺風威力有多大”的字眼,雖然在班后總結上已經聽過了前幾年臺風“山竹”過基地后的經驗反饋和應對措施,但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小伙伴撤離基地,我還是非?;诺?,師父卻告訴我,運行人員就是要不畏風雨24h守護機組的,而且,要對廠區的防臺風能力有足夠的信心。我咬了咬牙,和關心我的朋友們說明情況,唯一后悔的是,早上下班的時候為什么沒有把安全帽帶回宿舍呢?風那么大傘都沒法打,淋淋雨沒關系,可去班車點的路上樹枝掉下來砸到我可怎么辦。所幸,出門的時候風并不大,班車師傅也非常貼心地把車開到了宿舍樓下。
車上,與所想不同,大家士氣滿滿,有說有笑,仿佛已經做好了要與這場臺風大干一架的準備,我也暫時卸下了恐懼。夜里,由于臺風天氣環境惡劣,我被安排在一個小房間里,聽著門外細碎的腳步聲,不禁想,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天氣,全市實施“五?!钡那闆r下,運行人員卻要逆行而上,堅守崗位,保障核電站安全穩定運行,保障千家萬戶的用電需求,想到這里,一種深深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蘇拉”最終沒有在深圳直接登陸,好似一夜無事,待在廠里的我甚至沒有聽到風雨聲。天亮了,風雨也小了,我們走出大門,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那一刻,我終于意識到,廠區的防臺風能力不僅僅靠的是建筑等級,還有在各個崗位上嚴陣以待的工作人員。當朋友們問我情況,我也可以很自信地說:我在一個最安全的地方。
篇三:巡檢小跟班
巡檢是運行人員的重要工作,也是我跟著師父主要參與的項目,顧名思義,就是巡視和檢查現場情況。核電廠可太大了,有高達數十米的設備,也有藏在地下的管道設備,有的廠房設備多得難容身,也有的廠房看上去空蕩蕩的像是沒裝修的毛坯房。這里有隨處可見的警示標語,有比方向盤還大的閥門,有蒸桑拿般的汽機廠房,還有把地板震得嗡嗡的發電機。如此多的廠房和設備,細到一塊儀表、一個按鈕、一個螺絲釘都需要仔細核對檢查。未知結晶顆粒、設備發出的異響、報警燈的異常閃動以及不明來源的水油等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
為了保證能夠精準完成工作任務,真正做到“嚴慎細實”,現場的師傅們嚴謹細致,嚴格按照程序要求,開展工前會,預先做好工作所需的一切準備,操作前耐心進行“三段式溝通”,反復核對九字碼。如此,利用各種防人因工具,通過一系列簡單、重復卻有效的動作,最大程度提升操作的準確性。由于兩臺機組是同時施工建成的,許多廠房布置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就要特別小心走錯機組,但同時,這樣的布置也可以幫助運行人員進行對比以排除缺陷。
除了巡檢,偶爾也會有試驗和隔離的工作,前者是檢驗設備遇到狀況時是否可以正確響應,后者則是為專業維修等工作布置安全的環境,每一個都馬虎不得,師父也是拿著厚厚一沓工作單,挨項劃線打叉,確認已完成的工作步驟。
篇四:八小時之外
運行人員看似是過著循規蹈矩、過著三班倒的枯燥生活,但我在八小時外,看到了他們的許多可愛之處。
這里有核電站建設時期就來的老師傅,也有新進不久的應屆生,可是大家卻絲毫沒有代溝,在小餐廳里,在班車上,暢談近期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件;為了評選集體榮譽,大家通力合作,一起打磨PPT,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吐槽大會上,我們一起布置會場,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其樂融融……
不知不覺,原以為會很難熬的一個月卻在好奇、細致與輕松中度過,成為了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歷,感觸頗多。
我所學到的,不僅僅核電相關知識,我所領會的,也不僅僅是核電廠的精妙設計,更重要的是,我對“嚴慎細實”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高效率的會議和活動安排、缺陷的反復確認、嚴格執行的三段式溝通、主控室報警出現時的快速響應……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核電人始終把核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對“嚴慎細實”工作作風的貫徹執行,不僅如此,還有值里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也深深打動了我,大家不論年齡,不論背景,從五湖四海相聚在這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想,這也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獲,我也將把“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帶到接下來工作學習的過程中去,拼搏進取,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核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