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的科技創新力助中廣核十年成就斐然
截至2022年9月8日,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7臺,裝機容量838萬千瓦,在運核電機組26臺,在運裝機2938萬千瓦,保持國內第一、全球第三。截至2022年6月30日,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連續穩定運行已超過5741天,不斷刷新全球同類機組的世界紀錄。澎湃的科技創新力讓中廣核十年實現十大成就。
科技創新動力澎湃
據了解,中廣核已形成“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部署實施戰略專項、自主化專項以及尖峰計劃三大重點任務,建設了9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多個省部級、集團級研發中心以及深圳龍崗實驗基地等一批科研平臺和設施,正著力打造中國南方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創新中心和中廣核長三角新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兩大區域創新中心,形成了以“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和我國首個核電站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和睦系統”為代表的標志性重大成果。
“華龍一號”是中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機制創新的成果,是由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中國三十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投入大量精力,充分借鑒國際三代核電技術先進理念,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合作研發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是當前世界核電市場接受度較高的三代核電站機型之一,先后通過歐洲用戶要求(EUR)認證和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叭A龍一號”采用單堆布置,機組電功率115萬千瓦,安全高效。中廣核旗下的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是“華龍一號”示范項目,目前建設進展順利。當前中廣核已開工建設及核準的采用“華龍一號”技術路線的核電機組還有廣東太平嶺核電1、2號機組、浙江三澳核電1、2號機組、廣東陸豐核電5、6號機組,已形成批量化建設態勢。
中廣核自主研發的“和睦系統”(FirmSys),是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簡稱“核級DCS”)。它的成功研制和應用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該技術和業績的國家之一。目前,“和睦系統”已在多個在役機組改造,以及陽江核電5&6號、紅沿河核電5&6號、防城港核電3&4號、田灣核電5-8號機組、石島灣高溫堆示范工程等17臺國內新建核電機組中得到應用,實現了多技術、多堆型的應用覆蓋。不僅保障了我國核電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并為我國核電建設節省上百億資金。除了在反應堆保護系統上應用,“和睦系統”還在工業抗震保護系統、核級冷水機控制保護系統、汽輪機控制系統等新領域實現應用?!昂湍老到y”2018年獲得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2021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其研制企業中廣核下屬廣利核公司也先后入選工信部第四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務院首批國有企業改革百戶科技型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十三五”以來,中廣核累計牽頭及主要參與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共85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1項;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60余項,其中2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承擔國家、行業標準編制和修訂550余項,增強核心競爭力,其中聯合主導發布防腐行業標準等2項國際標準,實現國際標準“零”的突破;截至2021年底,中廣核共擁有有效專利約6000項,其中有效發明專利約2300項,累計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項,中國專利銀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29項。
此外,在不斷推進科研創新的過程中,中廣核也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截至2021年底,中廣核建立起8000余人的科研隊伍,其中博士、碩士占比達到1/3。
十年成就斐然
核電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廣核共投運20臺核電機組,核電業務邁入群廠管理階段。
新能源領域,國內新能源項目覆蓋29個省區,“十三五”末較“十二五”末實現裝機容量翻一番,已超過2800萬千瓦。風電業務形成“海陸并舉”格局,累計上網電量超2000億千瓦時,在運風電機組總數超過10000臺;國內已實現海上風電資源儲備超過2300萬千瓦;建成項目8個,共235.8萬千瓦;太陽能業務遍布全國29個省區,裝機容量超過799萬千瓦,具備較強的項目運維能力、領先的技術研發能力,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境外新能源業務已形成“一橫兩縱”全球發展布局,擁有全球控股項目46個,業務遍及5大洲15個國家,總裝機容量近1400萬千瓦,是馬來西亞第二大獨立發電商,巴西第五大清潔能源供應商,是韓國業績領先的獨立發電商,境外發電裝機規模排名位居央企前列。
非動力核技術應用領域,目前國內擁有在運輻照中心15座,布局電子加速器60臺,總功率達4632千瓦;在廣東江門建成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并將該技術拓展至10個應用領域、15個示范項目。多個項目實現國內相關領域零的突破:湖北十堰我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醫療廢水示范項目、廣西百色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新疆伊寧我國首個電子束無害化處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項目、四川綿陽我國首個電子束全量化處理垃圾滲濾液示范項目(在建)、四川成都我國首個電子束處理城鎮污水示范項目(在建)、山東菏澤我國首個電子束處理化工園區廢水示范項目(在建)。
科技創新領域,中廣核已形成“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總體布局,研發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和我國首個核電站核級數字化儀控平臺“和睦系統”為代表的標志性重大成果。
助力“雙碳”戰略領域,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廣核在全國擁有26臺在運核電機組、超500個新能源場站,全球在運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自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投產以來,累計上網電量超過20956億千瓦時,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7.4億噸,相當于種植森林471萬公頃,可以覆蓋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的總面積。
社會責任領域,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考核中,連續四年獲評最高等次“好”;定點幫扶的廣西凌云縣57個貧困村、樂業縣63個貧困村分別于2020年5月、11月脫貧摘帽,累計帶動定點扶貧縣扶貧超過12600戶;開辦中廣核“白鷺班”,已拓展至5?。ㄗ灾螀^)10校,累計已開設18個班,共幫扶2132名學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基地、場站全力以赴推進復工復產,確保疫區電力供應;先后捐款3000萬元,捐贈防護物資超過113萬件。充分發揮電子束輻照技術的獨特優勢,免費為超過4200萬件戰“疫”醫療物資提供免費輻照滅菌服務,馳援湖北十堰西苑醫院醫療廢水電子束輻照處理項目,開展完成全國首個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項目技術攻關。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廣核高質量發展主責主業,共投運20臺核電機組,核電業務邁入群廠管理階段,經營指標連續8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連續9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考核A級。其中,2020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中廣核在A級47家中央企業中排名第十位,創歷史最優成績。近年來,中廣核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主責主業,通過持續加強核電運營核心能力建設,同時積極推動核電項目群優質高效建設,實現核能產業核心支柱更加堅固。
2022-09-09,中國科技網首發,記者劉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