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臨氣候及能源安全挑戰,原子能機構連續第二年上調核能增長預測
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連續第二年上調了其對未來幾十年核電潛在增長的年度預測,反映了在全球面臨日益令人擔憂的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之際,全球對能源和環境的討論發生了轉變。
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新的2050年全球核電產能展望報告,該報告中對于核電產能的高估值相比去年提高了10%。自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原子能機構于2021年首次上調了其年度預測。
根據高估值,原子能機構當前認為,到2050年,全球的核電產能將從目前的約390吉瓦增加一倍多,達到873吉瓦,這比去年的預測高了81吉瓦。根據低估值,核電產能基本上保持不變。
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 (Rafael Mariano Grossi) 說:“我們正處于一個決定性時刻,即世界正在走向一個擁有更安全、更穩定、更負擔得起的能源的未來。在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影響的促使下,各國政府正在重新考慮其投資組合,支持核能。但要實現高估值,還需要解決一些挑戰,包括監管協調和行業協調,以及高放射性廢物的處置?!?/span>
緩解氣候變化,保護能源安全
該年度展望報告指出,各國決定繼續保持或擴大核電使用的關鍵驅動因素是為了緩解氣候變化以及保護能源安全。
報告指出,近期的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歐洲的軍事沖突影響了能源系統的可靠性,阻礙了能源跨區域流動,并導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許多會員國正在修訂其國家能源政策,決定延長現有反應堆的使用,計劃建造新的先進反應堆,以及開發和部署小型模塊堆 (SMRs)。
雖然大量反應堆預計在未來幾年退役,但針對現有的反應堆,各國加大了老化管理和長期運行,并采取新的政策措施,以支持其在自由化的電力市場上的競爭力。
能源結構
第42版《2050年能源、電力和核能估計》預測,假設未來30年全球發電量增長85%,那么到2050年,核電占全球電力的比重將從目前的10%上升到14%左右。
煤炭目前仍然是電力生產的主要來源,但自1980年以來,煤炭的占比逐漸下降了幾個百分點。近年來,太陽能和風能的占比迅速增長,從1980年的不到1%上升到2021年的9%。
核能的減排貢獻
2021年11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原子能機構也參與其中。該公約的通過為到2050年實現全球二氧化碳凈零排放這一目標注入了新的動力。在過去50年里,核能的使用減少了約70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實現全球氣候承諾取決于擁有致力于促進低碳技術投資的能源政策和市場規劃。就核能而言,除了融資問題,還需要實現監管協調和設計的工業標準化,這將有助于加快新核能的部署速度。還需要在高放射性廢物處置方面取得進展。
該報告還表示,為了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我們需要二氧化碳減排,其中近一半的減排需要依靠技術實現,這些技術正在開發中,但尚未上市。如果核能要在電力以外的脫碳領域發揮作用,如為工業和交通領域提供低碳的熱能或氫氣,就必須推動創新并加快使用先進的核反應堆,如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等。
2022-09-26,聯合國官網首發。